2015北京医疗工作要点解读
4月8日,2015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会召开,共推出12大要点。本文选编自健康北京邀请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所作的工作要点解读……
要点1|特许经营:在医疗领域,PPP是什么?
政策:
积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开展特许经营试点工作,制定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发展。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医。
方来英解读:
近年来,公立大医院通过优质品牌或技术,与社会资本合作举办医院的探索不断展开。这种模式下,多数合作启动时,社会资本出资兴建的医院已经建好,并投入运行,有独立的人事管理架构;公立医院没有现金投资能力,只是提供品牌和专家资源,看似结合很快,却存在一定风险。
首先,从既往的经验看,公立医院以品牌和技术投入,但因上述两个要素都难以评估其市场价值,导致公立医院很难在合作中控股。
紧随而来的问题是,在合作医院中,公立医院因占股少,派驻人员不固定等因素,难以控制、稳定医疗服务质量。
因合作医院医疗质量难控,出现问题导致公立医院品牌受损的情况,之前也屡有发生。
此外,公立医院是财政全资投入,如果公立医院再投资,在新的经济实体中持股,产生的经济效益,按照规定,应该上交财政,而不是自持。
最后,如果公私合作出现问题,在新的公司资产中,公立医院想撤股、撤回品牌,也非常麻烦。
因此,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股权合作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很难走下去。
特许经营,是现代市场中,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扩大服务人群覆盖面的一种常见运作方式。
与股权合作不同,特许经营中,优势品牌不做投资,合作伙伴之间,只有授权和使用权。
具体到医疗健康领域的特许经营。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之间,通过合同,明确品牌的授权使用条件和期限。授权使用的条件,应该包括特许经营过程中,合作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与授权医院保持一致。
达不到上述必要条件,公立医院可以追损,直至收回品牌。
为帮助合作医院的质量提升,前期,公立医院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向合作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后期,公立医院可以出台质量控制规范,帮助社会资本举办的合作医院,成为优质医疗资源恒定的放大器。
公立医院通过特许经营合同,开展管理和质控服务,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而管理费用,我们也在通过试点,探索视为医院的业务收入,畅通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回报渠道。
要点2|分级诊疗:我们要什么样的“社区医院”?
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多地点执业,在社区开办私人诊所。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提供。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供给改革试点。
扩大新农合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试点,研究除复诊、急诊等特殊情况外,参合患者未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自行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不予报销医药费用的政策。
方来英解读:
搞分级诊疗,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群众对基层医生,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信任问题。
我们之前的政策宣传、舆论引导,让大医院专家去社区坐诊,在社区引进治疗检查设备,所谓的“强社区,把病人留在社区”,却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陷入了与医院同质竞争的恶性循环。同时,也让公众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看小病的小医院。
现在,要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让公众认可并接受“预约转诊”的就医程序,首先我们要和大家一起搞清楚,基层医疗的服务模式与专科医疗服务模式并不一样。
初级医疗保健,是要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对居民实施有效健康管理干预;在社区环节,对慢病患者和重病康复者监督实施专科医疗方案。
社区医生,要通过分级诊疗追溯的居民健康、疾病状况,有针对性的去形成每一个人的健康保障方案。
只有这样,“社区医院”和分级诊疗模式才有生命力。
要点3|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政策:
按照市医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推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改革。配合市发展改革委,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改革(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与绩效考核机制。
方来英解读:
卫生系统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结构调整、比价调整,不是涨价,也不意味着会加重居民个人的医疗负担。
价格因素,会影响医疗行为。如果三甲医院的专科门诊,对首诊患者的挂号收费,要明显高于预约转诊患者,就会分流一批常见病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
下一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会配合市发展改革委,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创新医疗价格调整思路,理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比价关系,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引导公众的医疗行为趋于更加合理。
要点4|电子病历共享:移动医疗在北京的第一步
政策:
完成北京地区人口健康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及数字医院等标准,完成全市电子病历共享平台和部分区县级平台建设,初步实现30家以上医院和8个区县的互联互通,实现患者就诊的化验、影像、诊断等信息共享,为实现首都健康云奠定基础。启动并实施卫生信息专网建设。继续实施居民健康卡发放,实现就诊卡整合,方便持卡患者就医结算。
方来英解读:
移动医疗取代不了医患之间的直接沟通。移动医疗在北京的首步,是病历电子化互通,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针对同一个病人的对话沟通和连续诊疗服务。
今年的计划,试点30家医院实现电子病例的互联互通,建立在京就医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整合海淀、西城等试点区县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初步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雏形。
未来3-5年,搭建北京市及各区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实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实时更新、完善、可追溯,逐步建立首都“健康云”平台。
探索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对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为政府部门、居民提供综合展现;初步建成基于北京市电子政务互联网云平台的居民健康信息门户,实现对公众参与个人健康管理的支持。
要点5|医生多点执业
政策:
改革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实现电子注册,简化注册程序,建立执业档案,强化个人考核。协调推进跨省市多点执业工作。
方来英解读:
去年8月,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修订了《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破除医生申请多点执业必须先获得人事所属医院书面同意的“限制”。
但我们讲的“不用同意”,是说卫生计生部门只做医生行医的资质审查,而劳务合同关系是医院和医生之间的谈判和约定,政府不要越权。
截至2014年底,北京地区共有3386名医师办理了多点执业注册。其中上述《办法》修订后,医师多点执业注册1170人,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
但一个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多方反复磨合,持续推动。今年,为促进医生多点执业,我们计划推出北京地区的医师电子注册。
电子注册实施后,医生只要凭北京地区的执业资格证,就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执业地点,但至于在哪一家医院,还是同时在几家医院签约执业,就靠具体医生自己跟不同的医院院长谈判了。当然,电子注册不仅是为多点执业而开展,它能降低行政成本,方便医生,也让监管部门可以更加精准的监管医生的执业行为,保护医患双方权益。
医生在院外执业,不是新事,是既成事实。《办法》修订也好,电子注册也好,新政是让医生多点执业有法律保障,更加规范的服务于更多患者,凭能力光明正大赚取更多酬劳。相信大家会越来越理解“医生多点执业”,走出去的医生会越来越多。
更多社管快讯
- 12-11 东城区:老年专科护士培训
- 12-11 加强业务交流 提前谋划发展
- 12-08 石景山区:召开家医服务工作研讨会
- 12-07 密云区:年终考核工作全面结束
- 12-07 石景山区:迎市级督导 促工作提升
- 12-07 西城区:细化指标 完善考核
- 12-07 东城区: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督导
- 12-05 延庆区:基层卫生岗位练兵活动
- 12-05 东城区:二级医院医生下社区工作会
- 12-04 石景山区:重点推进 确保实效
更多通知公告
- 10-25 关于2017年北京市“十、百、千社区…
- 10-24 games.28365365.com网站运维项目竞…
- 10-11 关于games.28365365.com网站运维项…
- 10-10 games.28365365.com网站运维项目竞…
- 02-04 关于games.28365365.com暂停服务的…
- 08-13 《关于公布北京市第二十一批医疗保…
- 01-21 关于2014年北京市卫生计生工作情况…
- 12-31 北京市16区县医疗机构2015届毕业生…
- 07-01 《北京社区卫生信息》期刊电子版发…
- 06-23 关于刊登《北京市家庭保健员项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