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介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医改”精神,紧密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首都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及履行民生管理责任紧密联系,创新性的提出并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什么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北京市卫生局按照市政府提出的“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保障、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借鉴先进的家庭医生服务理念,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为核心,在充分告知、自愿签约、自由选择、规范服务的原则下与服务家庭签订协议,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责任制管理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如何开展?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团队来开展,一只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由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组成。居民只需在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由选择服务团队,无需缴纳任何费用,简单签署一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书》,便可免费享受健康“点对点”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
北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的服务内涵宗旨是: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作为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开展各项业务的核心方式和思路,其贯穿于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它涉及和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各个层面,融合于各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
1.基本医疗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基本医疗中,主要是建立起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诊疗流程,推行预约就诊制度,体现健康管理。与传统的和大医院的诊疗流程比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诊疗流程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患者不再被随机分配就诊,而是直接预约、分诊至其签约医生处进行候诊;二是患者不再是单纯诊病,而是接受医护团队的健康管理,必须保证与居民充足交流时间,当次诊疗结束时,要视情况与就诊居民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或提供转诊服务;三是签约患者享有优先就诊等签约便利。
1.1就诊预约。签约医生与居民实行预约就诊。预约方式可以是签约医生在接诊时或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居民预约就诊时间,也可以是居民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约电话或窗口与签约医生预约。目的是减少医患双方的接诊和就诊的盲目性,减少居民候诊时间,增强社区卫生人员工作的计划性。
1.2定向分诊。就诊居民按照预约时间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机构要直接将预约就诊居民分诊至其签约医生处进行候诊。目的是建立和密切医患之间固定的服务关系,便于为居民提供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
1.3诊前服务。充分利用居民候诊时间,引导居民进行健康状况自助监测或进行相关诊疗基本信息采集。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健康状况早了解"、"健康信息早知道"、"分类服务我主动"等适宜服务内容。目的是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管理职责而非仅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健康管理效果。
1.4诊疗服务。
(1)提供诊疗服务时,做到诊室内医生和就诊居民"一对一"交流。目的是为医生和就诊居民营造舒心的诊疗氛围,保护患者隐私。
(2)开展门诊接诊服务时,要根据就诊居民实际情况,按照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诊疗服务,并保证时间能与就诊居民进行充分交流。目的是保证诊疗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3)当次诊疗结束时,要视情况与就诊居民预约下一次复诊时间,或提供转诊服务,同时及时完善健康档案信息。目的是让就诊居民感受到社区卫生人员对其健康的负责态度,从而使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感到放心,增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感。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相关专业卫生部门要求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
3.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签约居民可享受到以健康管理为宗旨、以主动服务为特色的多项个性化的服务和优惠措施:
(1)健康需求先分类-通过社区诊断,了解辖区居民情况,根据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及其主要健康问题,对人群进行分类,做到"底数清"。
(2)健康状况早了解-及时为签约居民体检和建立/完善健康档案并做好健康评价,量体制订1份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年度健康管理方案并实施。
(3)健康信息早知道-利用多种信息联通方式,根据签约家庭健康状况,及时主动将健康活动信息和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告知签约家庭,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4)分类服务我主动-按照分类管理原则,对于健康普通人群,以维护健康为目标;对于有健康危险因素人群,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对于慢性病患者,以提高慢性病控制率为目标;对于老年人、妇幼人群等特殊人群,做好个性化管理;对于功能社区人员,建立功能社区人员健康档案,推广功能社区服务特色。
(5)健康技能我指导-针对签约居民健康需求,通过教学培训或操作指导,使居民掌握一项健康自我管理的必备技术,如正确测量血压/血糖、护理、运动锻炼等技能。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能自主的正确使用健康自测相关仪器。
(6)贴心服务我上门-对空巢、行动不便并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7)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适宜人群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膳、中医四季养生保健、中医慢性病管理、中医康复、中医代茶饮、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以上服务为基本服务项目,不收取费用。各区县、各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细化服务项目,如涉及收费项目,则按照有关文件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