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精彩专栏 >>家庭保健员 >> 正文

人参、丹参、元参等 冬季需要一根参

作者: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副教授 杨云松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12-07
字号: + - 14

编者的话:提到“补气血”和“东北三宝”,许多人会想到人参。然而,中药里很多带“参”字的药材,比如沙参、丹参、苦参、太子参、元参等,它们性味不同,功效各异。这个冬季,让我们看看如何用好“参”来调整身体。

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

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参乌鸡汤,来益气养血,安神。用锅烧水至沸点后,放入鸡煮去表面血渍,倒出用水冲净,随后将鸡、人参(用量以具体情况而定,参考量为3~6克)、枸杞5~10克、大枣3个、姜适量放入炖盅内,加清水炖2小时,放盐等调味即可。

婴幼儿、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有出血倾向者,不可盲目用人参。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也要慎用人参,以免加重病情。服人参期间,出现兴奋或脘腹胀满不适等时,应马上就医。

丹参活血养心

许多大家熟知的活血通络药物如丹参滴丸等,都含有丹参。它性味微寒,有活血化淤,清心安神的功效。

冬季气候寒冷,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推荐一款护心养心茶:丹参5~10克、山楂10~15克、红枣2~3个,煎煮成汤,代茶饮用。不过,孕妇、有出血倾向的人应慎用,也不要把它和牛奶、葱以及藜芦一起服用,以免影响药效。

还要强调的是,丹参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若心绞痛加剧,发作频繁,且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应立即去医院,以免耽误病情,危及生命。

元参清喉利咽

进入深冬,天干物燥,加上雾霾,很多人感觉咽喉不适。元参,本称玄参,后为避讳康熙皇帝玄烨改名元参。《本草纲目》称其能“滋阴降火,利咽喉”。 

一般建议,因外感风热或热毒蕴结咽喉出现红肿热痛,或者咽喉干燥疼痛、肿痛失音者,可用元参10~15克、板蓝根15~20克、青果10~15克,煎汤少量多次分服;另一个做法是,用玄参煎汤,冲入板蓝根颗粒。但是,脾胃有湿(患者常出现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等证)等人群忌服元参。元参不宜与藜芦、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太子参适合小儿

冬季,孩子的肠胃很易出状况,最常见的就是胃肠功能失调导致的厌食,可以通过健脾养胃来缓解。太子参味甘微苦,能够益气健脾、养阴生津,为补气药中清补之品,性质较平缓,常用于小儿。

小儿病后脾胃虚弱,气阴两伤时,可以用太子参5~10克、山药200克炖熟捣泥食用。但是,表实邪盛者,即出现风寒感冒、发热等病证的人应谨慎服用。并且,小儿体质特殊,服用任何中药前,都建议咨询医生和药师。

此外,之前也将细小的人参称为“太子参”,它和人参功效相似但药力相对较轻。但是,目前市面上应用的太子参系石竹科植物,与人参非同一物。

西洋参与人参互补

近年来,西洋参成了亲朋互赠的滋补佳品,许多人不免拿它和“近亲”人参比较。最早的西洋参为“舶来品”。它主产于美国、加拿大及法国,所以也被称为花旗参、佛兰参。目前我国已引种西洋参,功效不亚于进口的。

一般来说,西洋参和人参都有补气生津的作用,但是人参偏于助阳,西洋参偏于养阴。《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所以,一些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可服西洋参。而一些不适合西洋参调理的体质,如脾胃虚寒、四肢寒冷等,则可通过人参调理。

一般建议,西洋参清晨服用较好。可将西洋参放米饭中蒸熟后切成薄片,取适量加冰糖泡水喝;也可将西洋参薄片含舌下,软化后咀嚼吞下。或去正规药店购买品牌的西洋参含片、口服液。

还需提醒的是,服西洋参后,如出现畏寒怕冷,体温下降,食欲不振及水肿、瘙痒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服,严重时就医。吃西洋参时别饮茶,否则可能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感冒期间,女性痛经、闭经、白带多,孩子消化不良,都要忌服西洋参。

苦参清热止痒

冬季,不少人易出现足癣、皮肤瘙痒、阴道瘙痒甚至阴道炎等“难言之隐”。苦参性味苦寒,能祛风毒、清湿热、杀虫止痒。现代许多妇科外用洗剂或栓剂如复方苦参栓,均含上述成分。

足癣和常见皮肤瘙痒,可用苦参30~60克、白鲜皮30~60克煎汤外洗,或打成药粉,加入热水熏洗。还可以在前面煎好的汤药里加花椒10~20粒,盐10~15克,白醋适量,趁热熏洗。如果熏洗后症状未减轻或加重,应马上就医。

此外,苦参还能祛湿火、利尿、导湿热。如果出现湿热滞肠引起的腹痛、暴泻如水、大便黄稠秽臭,或湿热蕴结膀胱引起的小便淋漓、赤涩作痛,可用苦参10~15克,甘草片10~15克煎水服用。大家要记住,苦参有一定毒性,经过炮制才能用,大家应到正规药店购买。

沙参南润肺北养胃

许多人在购买沙参的时候,会发现有“南”和“北”的不同。其实,沙参古代并没有南北之分,至清代《本经逢原》《本草纲目拾遗》两书才开始分沙参为南北两种。

南沙参,润肺止咳。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杏叶沙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根。一般来说,南沙参更擅长补肺阴、清肺热,又能祛痰,对热伤肺阴导致的阴虚燥咳、咽喉干燥,或者虚劳久咳,痰中带血均适宜。可用沙参10~15克、枇杷叶10~15克煎煮药汤,冲服川贝粉3~5克;或将三味药和梨(带皮)、冰糖适量,一起炖汤当茶饮。

北沙参,养胃生津。北沙参为珊瑚菜的根,养胃生津的功效比南沙参强。对热病伤阴或阴虚津亏,出现咽干、口渴、便秘症状,可将沙参配合麦冬运用。取北沙参15~20克、麦冬10~15克,煎煮成汤,加入蜂蜜一勺,搅匀温服。

需要提醒的是,沙参也存在一定的禁忌。脾虚湿盛(常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苔白或腻等证)或实热痰多,身热口臭者,不宜选用。

声明:本文转载自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健康信息,仅供读者参考,不能作为诊疗依据,也不能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