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医改动态 >> 正文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稳步发展改革持续深化

作者:北京市卫生局 来源:北京卫生信息网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4-01-16
字号: + - 14
2013年,北京市继续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改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坚持政府为主导、以健康为中心,城乡统筹,突出公益,强化公平,体现基本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社区卫生管理及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2013年,全市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1906个,基本药物品种增加到699种,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药品增加到1435种。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累计签约413.3万户,892.7万人;四种慢病管理人数达到268.1万人。城六区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刷卡结算。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满意度逐步提高。这将为统筹推进各项医改任务,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提供坚实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继续健全。按照城镇居民、远郊平原和山区的居民分别出行15、20、30分钟以内可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根据人口分布调整情况,加强薄弱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布点工作。目前,全市正式运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90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4个(其中政府办28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82个(其中政府办1371个)。朝阳、海淀区加大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力度,壮大了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模式持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双重网底功能。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全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3年人均服务标准继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为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自助健康检测设备。开展“阳光长城计划”血糖和血脂筛查,累计免费筛查2万余人次。培养了家庭保健员2万人。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四种慢病管理人数达到268.1万人。在医疗服务方面,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面继续扩大,服务内涵不断充实。截至2013年11月底,累计签约413.3万户,892.7万人。探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固定签约医生就诊和预约诊疗,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4253.8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占全市的23.57%,占基层的74.71%。预计全年将达4743.87万人次,比2012年4086.8万人次增加近657.1万人次,约占全市诊疗人次的22.2%。继续发展功能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620个功能社区建立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机制,开展健康宣传,组织提供签约、巡诊等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对稳定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人员32036人,比2012年增加994人。面向农村山区、半山区开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毕业生,目前已累计毕业240名。积极打造社区卫生领军人才,实施“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社区卫生首席专家13人,社区健康管理专家91人,社区卫生业务骨干908人。2013年9月执行新的基本药物目录,药物品种增加到699种,3971个品规。2013年10月起,将224种药品下放到社区,使医保社区药品报销范围由原来1211种增加到1435种。人才吸引培养和药品品种增多,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增强了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
 
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支撑进一步加强。在财政政策方面,实施了公用经费定额指导意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经济和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两项举措,激励社区卫生人员多为居民提供服务。在医保政策方面,提高社区就医报销比例到90%,(大医院70%),将社区慢性病管理干预治疗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公费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机构看病予以报销,城镇居民中的“一老”实行社区首诊,在平谷区探索实施新农合综合支付方式改革,引导患者到基层首诊,对21种医保药品取消“个人先行负担10%费用”限制。在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方面,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社区转诊预约,明显增加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预约挂号号源。在提供金融支持服务方面,推行刷卡结算,让居民就医缴费更加便捷。2013年,城六区1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全面实现刷卡结算。
 
在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重大挑战。一是人员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我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人员32036人,按2012年底常住人口(2069.3万)及编制标准测算,全市共需社区卫生人员约5.1万人,缺口为1.9万人。与数量短缺相比,高层次人才缺乏是更重要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群众信心和忠诚度的最大障碍。而人才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又在于社区卫生人员待遇较低。按照2012年底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平均收入7.6万元(全部收入)计算,与三级医院的人平均14万元相比,差距接近一倍。此外,对工作在偏远和艰苦地区的社区卫生人员待遇倾斜的政策没有建立,社区卫生人员独立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尚未建立。二是现有基本药物政策和医保药品报销政策制约了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药目录与其服务功能还是不匹配。据对一些三级医院调查结果表明,单纯到医院开药的病人比例达到30%左右,这些病人完全可以引导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三是医保政策引导支持力度还不足。现有医保政策对患者采取自由流动、自由选择医疗机构的政策,优先选择社区卫生机构引导力度不足;医保总量控制额度缺乏合理机制,也削弱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扩大服务、改善服务的积极性。
 
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首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更加关注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各项医改任务,高度重视发展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强调要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这些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次,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后,从医改全局出发,突出强调,基于北京的市情,基于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靠大医院是不行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强基层。这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再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需求度逐步提高。这为我们更好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路与举措。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目前北京市卫生局正着手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协调,进一步完善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第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确保在新农村建设行政村搬迁,以及城市地区居民住宅小区的建设中,城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可及性。探索多元化提供社区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第二,健全机制缩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同等能力水平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差距,探索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津贴和偏远地区特殊津贴制度,建立家庭医生式服务激励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机制,在“215”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计划中,单独设立基层全科医生评选体系,同时设立社区卫生科研基金和“十、百、千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第三,根据功能定位继续调整社区用药目录。社区用药目录必须根据其功能定位确定,将药品保障政策与用药管制政策分开。第四,扎实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推广固定签约医生就诊和预约诊疗,加强慢病管理服务,增强对居民的吸引力。第五,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区域医联体建设、预约诊疗服务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加大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力度,逐步将大医院的预约诊疗号源主要投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促进社区首诊、分级医疗模式的逐步形成。第六,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引导作用。加大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社区首诊试点力度。探索对同一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核心医院施行总额预付,推动核心医院主动将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转移下来。第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立法工作,明确政府各部门、社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权利,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北京社区卫生服务微信公众帐号